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锦绣结局+番外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岁月神偷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爷俩说要在街上吃蒸饺的话音落下,边上跟着的大内侍卫廖家哥俩给旁边一个眼神。几个外围的侍卫快步朝摊子走去,冲着那些正在吃喝的食客们一亮腰里锦衣卫的虎头腰牌,嘴里笑呵呵的吐出一个字。“走!”顿时,几张摊子清了出来。这年月,谁能惹得起锦衣卫呀。随后,一群侍卫假装成百姓,往小马扎上一坐,围成一个圆形,中间要保护的地方,空了起来。朱允熥扶着朱元璋走过来,“爷爷,您坐!”“咱还没七老八十呢,不用总扶着,快叫菜,饿了!”朱元璋笑道。“驴肉蒸饺两屉!”朱允熥挨着他坐下,对小贩喊,“一屉多少个?”“客官一屉十二个,保您吃的饱!”小贩笑着端来两屉热气腾腾的蒸饺放在小桌子上,“酱油醋在这儿,你老想要花椒油,额外给一个钱!”“拿来!”朱允熥大手一挥,不差钱...
爷俩说要在街上吃蒸饺的话音落下,边上跟着的大内侍卫廖家哥俩给旁边一个眼神。
几个外围的侍卫快步朝摊子走去,冲着那些正在吃喝的食客们一亮腰里锦衣卫的虎头腰牌,嘴里笑呵呵的吐出一个字。
“走!”
顿时,几张摊子清了出来。
这年月,谁能惹得起锦衣卫呀。
随后,一群侍卫假装成百姓,往小马扎上一坐,围成一个圆形,中间要保护的地方,空了起来。
朱允熥扶着朱元璋走过来,“爷爷,您坐!”
“咱还没七老八十呢,不用总扶着,快叫菜,饿了!”朱元璋笑道。
“驴肉蒸饺两屉!”朱允熥挨着他坐下,对小贩喊,“一屉多少个?”
“客官一屉十二个,保您吃的饱!”小贩笑着端来两屉热气腾腾的蒸饺放在小桌子上,“酱油醋在这儿,你老想要花椒油,额外给一个钱!”
“拿来!”朱允熥大手一挥,不差钱。
朱元璋看看饺子问道,“我说,多少钱一屉?”
小贩拿来花椒油,倒在小碗里,笑道,“老爷子,咱这便宜,一屉十五个钱!”
“这还便宜?”朱元璋瞪眼道,“拳头大的包子才一个钱!”
“爷爷!”朱允熥心中好笑,对他说道,“饺子比包子精贵一点,卖的自然贵些!”
若不是穿越到这个世界,谁能知道朱元璋褪去帝王的光环之后,私下里竟然是这个可爱的模样。
不过也不稀奇,只有这样的帝王,才能做到从心里关爱民生,真诚的对百姓好。
“嘶!香!”朱元璋不管烫,直接扔嘴里大口的吃了起来,“蒜,来两瓣儿蒜!”
说着,又对朱允熥笑道,“你奶奶活着的时候,有次给咱擀面条吃。你说吃面是不是要就蒜,可是因为咱吃了蒜,大臣们上了折子。说啥身为人君,吃蒜有失体面!”
“不理那些书呆子!”朱允熥给朱元璋剥蒜,笑道,“吃面不吃蒜,味道少一半!”
“哈!”朱元璋大笑,“是这个理儿!”
爷俩埋头吃了起来,这驴肉蒸饺的味道还真不错。饺子皮是上好的白面,吃着筋道弹牙。肉馅是一个个饱满带着汤汁的肉蛋子,咬一口爆汁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小葱的香气。
“爷爷,您喝豆腐脑还是鸭血汤?”朱允熥吃的有些口干,问道。
朱元璋抬头,看看边上的鸭血摊子,刚想开口。随后目光看到豆腐脑摊子上,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,正在卖力的忙活着。
两个孩子一大一小,一男一女,小闺女乖乖的在木桶里洗碗,大点的男孩帮着自己的母亲,在摊子上给客人盛着豆腐脑。
“豆腐脑吧!”朱元璋改口道,“咸口的阿!”
“两碗豆腐脑,咸的!”朱允熥喊道。
此时的大明都城是天下的中心,有着五湖四海的百姓定居在这里。所以食物口味上,无论是南北都能兼顾到。
豆腐脑分甜的,也分咸的。
其实两种都好吃,但要是朱允熥选,他还是选择甜的。
不是口味问题,而是生活习惯问题。
豆腐摊子的妇人见是个老人带着孙子要豆腐脑,赶紧亲手勺了两碗,然后加上黑色的木耳黄色的黄花菜,酱油汤汁一淋,端了上来。
白嫩如玉,颤颤巍巍的豆腐脑,一勺子下去视觉上赏心悦目,味觉上更是让人食欲大开。
这世界上好吃的东西很多,可越是贴近百姓的味道,才越是最真实的味道。
历史上下五千年,多少王公贵族的精美的菜谱遗失在岁月的长河里。唯有普通人的食物,一代代传承,养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。
“好吃!”朱元璋点头笑道,“嫩,滑!”
“多少钱?”朱允熥笑道。
那妇人在围裙上擦擦手,笑道,“三个钱!”
朱允熥从荷包里掏出三枚簇新的洪武通宝递过去,妇人笑呵呵的收了。
随后到一边,继续忙活起来。
“那个.....闺女!”
朱元璋这个岁数,叫这妇人一声闺女,挑不出毛病。
“您老有事儿?“妇人笑道,手上还在忙活。
“买卖咋样?”朱元璋一边吃豆腐脑一边问。
“托洪武老皇爷的福儿,如今市面太平,风调雨顺的,买卖好。卖一天豆腐,足够一家人嚼谷儿!”妇人笑着回道。
顿时,朱元璋的脸上就跟喝了二两蜜似的,别提多甜了。
他随口一问,就是百姓称赞,这样的话在他耳朵里,可比什么大臣们的奏折顺眼多了,也可信多了。
“爷爷!”朱允熥小声说道,“百姓心中有杆秤!”
“这话说的好!”朱元璋点点头,“别人说好都是假的,百姓说好才是真的!”
接着,朱元璋又对那妇人问道,“摆摊子做买卖,没有官差欺负你们吧?”
这时代虽然没有城管,但是衙门的官差管得宽。小商小贩的,也绕不开他们,更惹不起。
妇人还没说话,那卖蒸饺的汉子大笑道,“有洪武老皇爷在,谁敢给咱们百姓眼色看,谁敢欺负咱们?”
朱元璋顿时又是咧嘴大笑,得意且骄傲。
大明的天下,官还是在民之上,百姓还是得听官府的。
但是朱元璋曾昭告天下,凡有不平者,百姓可以进京告状,沿途官府不但不能拦着,还得好吃好喝供着。
紫禁城门口的阙,就是给百姓使用,击鼓鸣冤的。
天高皇帝远的地方,官府还是欺负百姓。可这天子脚下,官差们对百姓都和善许多。
朱允熥见老爷子笑得高兴,有心再让他高兴高兴。
便对卖蒸饺的汉子说道,“听你这么说,你们很爱戴老皇爷呀!”
“那是!”卖蒸饺的汉子收着别桌上的碗筷笑道,“老皇爷打进应天府那年,俺八岁。大军进城那天,我爹让娘抱着我躲进了地窖里。”
说着,那汉子又给旁人装了一份饺子,继续说道,“小哥儿你岁数小,没见过兵荒马乱的乱世。那年月,谁管老百姓死活呀,大兵进城就他妈一个字儿,抢!”
“抢粮食,抢钱,抢女人!”汉子摇头道,“抢了你还是好的,惹恼了他们,直接一刀宰了。你找谁说理去?”
“可是洪武老皇爷不一样!”汉子吐沫横飞的说着,“进城之后安民告示写着,凡有敢抢劫百姓,骚扰百姓的,砍脑袋!老皇爷的大军那真是秋毫无犯,硬是没抢百姓一文钱!”
“当时街面上那些老夫子都说,什么是王师呀?这就是王师呀!我还记得当时的教书先生说了,就冲这爱民的心,得天下的也一定是朱大帅!”
朱允熥听了,对朱元璋竖起大拇指,“爷爷,英雄!”
“呵呵!”朱元璋笑起来,“啥英雄,咱也是穷人家的孩子,哪忍心糟蹋穷人呢?”
得民心者得天下,朱元璋得到了民心,大明得到了人心。
一顿饭,老爷子吃得极为高兴。
吃饱喝足一抹嘴站起来,“回吧,家里还一堆事儿呢?”
“您不等等,看看今天邮票卖了多少钱?”
“不等了,明儿有朝会,户部会报上来!”朱元璋背着手。
“老爷子您慢走!”
“老爷子常来呀!”
小贩们,在身后说着热情的客套话。
朱元璋笑笑,“赏他们!”
廖镛低头,从口袋里掏出两个十两重的元宝,过去。
卖豆腐脑的妇人一个,卖蒸饺的汉子一个。
俩人拿着银元宝都愣了,好似做梦一样。
“这可使不得!”
“这也太多了!”
半晌两人回神,拼命的摆手。想喊,可是朱家爷俩已经走远。
“拿着吧!”廖镛笑道,“皇爷赏的!”
“皇爷?”
小贩们惊呼一声随后明白了。
“老皇爷吃了我的豆腐脑?”卖够豆腐脑的妇人眼睛一白,昏了。
卖蒸饺的捧着元宝直接跪下,当当磕头。
“老皇爷,小人谢您的赏!”
~~~~~
阳光落在身上,暖的发痒。
朱元璋边走边笑,“大孙呀,你说的对,百姓心中有杆秤!史书可以造假,人心做不得假哟!”
说着,对朱允熥正色道,“记着,到啥时候,都别忘了,咱朱家也是穷人出身,不能干那些背祖忘宗,缺德冒烟的事儿!”
朱允熥肃容,“孙儿记住了!”
“你是个心善的孩子,咱信得过!”朱元璋笑笑,“明儿有大朝会,你站在咱身边。”
大朝会,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。
届时,吴王朱允熥要站在朱元璋的身边。
“这应该是我,第一次在百官面前,正式露面!”
朱允熥想道。
--
作者有话说:
五二九零九八一五二,读者交流群,企鹅群。
灯火通明的寝宫之中,檀香和灯火交织。
寝宫龙床之上,年老的皇帝在烛火下是那么的虚弱,可是他的手还是死死的抓着皇嫡孙朱允熥。
皇帝那双鹰视天下的眼睛,虽然此刻暂时没有了舍我其谁和主宰天下的霸气,但是依旧眼神如刀,神色坚决。
他注视着他臣子们,注视着他一手挑选的臣子们。
他一生杀过许多大臣,功臣。但是他也欣赏那些敢于直言,为人正直的臣子,并且委以重任。今日在宫中值班的大臣们,也都是他一手选拔上来的忠贞之士。
中书舍人刘三吾,户部尚书傅友文,御史大夫高巍,督察院左都佥事尹昌隆.........
这些人,也都抬着头,眼含热泪,看着将要说话的皇帝。
人生七十古来稀,六十已经是长寿之人。而且硬朗的皇帝一向没有大病,但是越是硬朗的人,死的越突然。
其实皇帝要说什么已经呼之欲出了,皇帝指着吴王朱允熥,嘴里断断续续。
”他....吴王....为大明......咳,咳!“
老爷子!朱允熥眼角泪水滑落,他的记忆中朱元璋还有几年的寿命,不该此刻死去。可是现在眼前的老人,风烛残年,他的心中也是既疼又慌。
再听到对方拉着的他手,对臣子们交待事宜,心中那种感激难受交织在一起,说不出的难受。
甚至,此刻他的心中,完全没有那种即将听到朱元璋说,大明储君四个字的欣喜。
”陛下!“
突然,在门外的吕氏哭道,”陛下慢慢说,慢慢说!“说着,吕氏对太医们吼道,”没看到陛下气息不稳吗?你们还愣着干什么?“
”这娘们是疯了!“
朱允熥的目光冰冷至极,她居然敢现在打断朱元璋的话。
至于她的目的昭然若揭,在没有储君的情况下,人人都有机会。她自然不想让朱元璋说出那句,吴王为大明储君。
”皇祖父,不急说话!不急说话!“朱允炆也哭泣道,”孙儿们都在呢,有什么话慢慢说,先看病!“
哼!朱允熥心中冷笑。
天家还真是没亲情,这个关头就看出他们的真正嘴脸了。
他们都怕皇帝说出那句话,他们都在阻止皇帝。
如果皇帝现在就这么死了,那么朱允炆占据一个长字,还能斗上一斗。而且现在宫中,吕氏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。
朱允熥心中一阵悲凉,同时他感觉握着他的那只手更紧了。大概皇帝也看出来,心中也难过吧。
朱元璋何许人也,人精一样的人,怎么能看不出他们的心思。现在他的儿媳妇,他的孙子开始忤逆他,趁他病了,开始在他床前演戏了。开始阻挠他,开始算计他。
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,人生无常,无论何等人物,在临死之前大概都会看到别人丑恶的嘴脸。
”嘿嘿!“朱允熥看看吕氏,又看看满脸泪水的朱允炆,”聪明反被聪明误,皇帝不会死,你们的小把戏被他看在眼里,你们完了。“
”你们再也不会是我的威胁了!“
”吴王.....“朱元璋急促的呼吸着,嘴里说着,越急越是说不出话,咳嗽越来越急促,”咳!咳!咳!“
”皇爷爷!“
”皇祖父!“
”陛下!“
众人惊呼之中,朱元璋面色青紫,胸膛起伏似乎极为痛苦。
”皇祖父!“
朱允炆大喊一声,就要往朱元璋身上扑。
”走开!“
霎那间,朱允熥扯着他的脖子,直接甩到一边。
前世当过兵,了解急救知识的他知道,朱元璋这是被痰堵住了嗓子。
当下也不多想,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,掰开朱元璋的嘴。
忍着对方嘴里呼出的腥臭之气,毅然的低头。
呼!
一股黏糊糊的东西涌入带着恶臭之味涌入朱允熥的喉咙,他顾不得胸腹之中翻江倒海,吐出去继续吸允。
呼!
又是一股,黄色粘稠的液体吐出来。
”皇爷爷被痰堵住嗓子了,快点!“朱允熥对几个已经愣住的御医喊道。
”呃!“一声悠长的呼吸从皇帝口中传出,在吸出浓痰之后,皇帝的呼吸恢复了原来的样子。
”你们当我皇爷爷死了吗?“
御医在忙活,朱允熥擦了擦嘴角,忍下腹中的恶心,对着殿中人大喊。
”皇爷爷一生南征北战,什么样的凶险没见过?只是突发的疾病,呼吸不畅,你们就如此哭天抢地,成何体统?“
”臣等有罪!“臣子们跪在地上,连连叩首。
此刻,在他们眼中,站着的吴王竟然和病床上那个老皇帝的影子重合了,而吴王的话语之中,也全是老皇帝的风范。
”二哥!”朱允熥看着痛哭的朱允炆,二字咬得很重,“现在不是哭的时候,精神起来!咱们朱家的男儿,哭哭啼啼成何样子?”
说完,不理会面色复杂的朱允炆还有愤恨的吕氏,转头去看朱元璋。
御医金针刺穴,人参含入口中。
朱元璋吐出一口浊气,对着朱允熥点点头。
大殿之中,死一样的沉寂,只有老皇帝虚弱的呼吸声。
不知过了多久,皇帝想挣扎着坐起来,在御医和宫人的服侍下,半躺在龙床上。
“皇爷爷如何?”朱允熥对御医问道。
“陛下是急火攻心,痰堵了心窍,暂时没有大碍!”
寝宫中无论是朱允熥还是诸位臣子都长出一口气,然而此刻吕氏等人的脸色却惨白惨白。
急火攻心,朱元璋毕竟是个老人。先是痛失爱子又是每日政务缠身,这么大岁数的人强忍心中的伤痛,不出病才怪。
“皇祖父!”朱允炆只知道哭。
现在朱元璋的呼吸平稳,脸上渐渐有了光泽,眼帘不住的动着。但是他的目光,始终放在朱允熥身上。
“皇爷爷,孙儿找人算过,您老呀长命百岁呢,您刚才不是还和孙儿说,要再看一代人吗?要看看重孙吗?您老现在,就安心养病,万事有孙儿!”
看朱允熥拉住自己的手,朱元璋苍老的脸上露出笑容,微微点头。
“皇爷爷,您现在病了,孙儿代您说几句话成不成?”朱允熥又笑道,“现在呀,可是风口浪尖的时候,不能乱呢!”
朱元璋再次微笑,再次点头,嘴里发出含糊的声音,“吴王监国!”
殿中安静至极,皇帝的话清晰的传到每个人耳中。
臣子们叩首没有异议,而吕氏和朱允炆则是面若死灰。
虽说是监国,可是其中的含义是个人就明白。
吕氏辛苦半生,为儿子铺就的道路戛然而止,朱允熥这个曾经不争气的嫡孙,走在了他们前面。
此时臣子们心中也是惊涛骇浪,皇帝让吴王监国,没有皇储之名,有皇储之实。
“监国我可不敢做,这江山还是您老来掌舵吧!”朱允熥笑道,“政事上,孙儿可是两眼和一抹黑,抓瞎了!过几日您身子好了,有您忙的呢?”
朱元璋又是微笑,捏了捏朱允熥的手指。
他的手,是那么粗糙,全是陈年的老茧。
”皇爷爷,孙儿要说话了。孙儿要是说的对,你就对大臣们点点头!“
得朱元璋的回应之后,朱允熥再次看看殿中人,朗声道,“从现在开始应天府宵禁,落日之后任何人不得私自上街,违者斩立决!”
皇帝病了,帝国中的宵小就会冒出来。
然而,朱允熥却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。
“京营虎贲,虎威,飞豹三营都指挥使,开国公常升。”
“飞熊,振武营都指挥使常森!”
“整顿兵马,没有皇爷爷的皇命旗牌,擅动者杀!”
这两位是朱允熥的舅舅,他们手里的数万人,就是朱允熥现在的依仗。
“应天兵马司指挥使,景川侯曹振!”
“殿前亲军指挥使颍国公傅友德,随时准备陛见!”
“曹国公李景隆!”
朱允熥一声大喝,李景隆赶紧叩拜,“臣在!”
“皇城司都指挥,御林军指挥使是你,你给我看好了,谁有二心,嘿嘿,你明白?”
“臣,明白!”李景隆说道。
“叫锦衣卫指挥使蒋瓛,马上入宫并且住在宫里!”
发出一连串的命令后,朱允熥转头对朱元璋笑道,“皇爷爷,孙儿安排的可还妥当!”
后者点头,又捏了下朱允熥的手。
挨饿!
简单两个字一出来,朱元璋原本满是笑容的脸色,顿时凝固,凝结成冰霜。
而且从他苍老的,满是皱纹的脸上。朱允熥看出了种种复杂的,交织在一起的情绪。有惆怅,有愤怒,有忧心,还有苦涩。
“孙儿在长安街见到一老一少两个乞丐,后来在洛阳巷那边的破庙里,看到了好多个要饭的,有几十人!”
朱允熥用筷子慢慢的搅着碗里的米粒,小声说道,“别人告诉孙儿,应天城西门外边的窝棚里,还有更多挨饿的人!”
吃饱,一直是困扰华夏人几千年的大问题。再美好的时代,看不见的角落里,也有不完美的影子。
在遇到一老一少两个乞丐之后,朱允熥在大明的都城中,那些刻意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看了许久。他看到了盛世的残缺,看到了大明风华之下,一些无依无靠的百姓。
没有任何的社会和政权是完美的,有问题不怕,有了问题就要面对问题,就要处理问题,让这样的问题不再出现。
“咱,已经让应天府去救济了!”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些许的无奈和寂寥,他是皇帝,是天子,但是他也做不到让人人都能吃饱。
“皇爷爷!”朱允熥小声的说道,“光是救济也不是个事呀?”
“那你说说,咋办!”朱元璋苦笑道。
“孙儿打听了一下,今年开春淮西发水了,许多穷苦百姓没办法才逃到京城这边。”朱允熥小心的组织着语言,“京师是戒严之地,光京师就这么多,其他的地方就别提了!”
啪,朱元璋一扔筷子,怒气勃发,“上上下下都该死!”
朱允熥低下头,不出声。他知道皇帝骂的是谁,骂的是那些没有及时汇报,并且处置不当的官员们。
“皇爷爷!”朱允熥继续开口,“咱们大明这么大,年年都会有天灾人祸,种地的百姓一旦遭灾颗粒无收就只能举家逃荒!”
“这事咱也清楚呀!孩子!”朱元璋揉着额头,“当年,咱老家绝收。你大爷爷病死了,你二爷爷,三爷爷,都出去逃荒,死在了路上。全家就剩下爷爷一个人!”
说着,朱元璋叹口气,“那时候咱就在想,要是官府那些当官的稍微有些良心,知道救济救济百姓,怎么会死那么多人?国家税收,取之于民用之于民。用百姓种出来的粮食,救济百姓不是天经地义吗?”
说到此处,朱元璋摇摇头,“可是呢,当官的就像是没看见一样。你知道当官最怕什么吗?”
朱允熥摇摇头。
“最怕的就是没良心!”朱元璋继续说道,“淮西大水冲了一万多亩土地,近万灾民嗷嗷待哺。咱从开春就开始说救济救济,地方官也一个劲儿的上折子,如何安置。可你现在看看,逃荒的百姓都跑到京城了!”
“你那句话说的对,京城都有了这么多,别的地方呢?”朱元璋眼中闪出一丝狠辣,“他们以为咱天天待在宫里不知道?嘿嘿,咱骂他们该死,是因为他们真的该死,他们只会当官没了良心!”
“若是尽心的安置流民百姓,怎么会变成乞丐?他们就是懒,就是不愿意主动做事。他们看不见就以为没有,他们看不见还以为咱也看不见!”
朱元璋发火,朱允熥默不作声。
这位皇帝的脾气非常暴躁,尤其是在涉及到百姓的时候。朱元璋是一个有着强迫症的完美主义者,他认为手下的官员不但要清廉,而且要和他一样,关心天下的百姓。
所以稍微有些不如意的地方,就大发雷霆,让百官战战兢兢。而对于处置办事不利的官员,他的方法也很简单,那就是一个字,杀。
大明每年被革职,被流放,甚至被杀的官员,贪腐只是一部分。另一部分都是尸位素餐,没有作为,乃至无法提升治下民生的官员。
发了一通火,朱元璋似乎是心里舒服了。对朱允熥说道,“别看咱是个皇帝,可是很多事,身不由己呀!”
皇帝是人不是神,就算是神也顾不过来全天下的人。
朱允熥看看朱元璋的脸色,再次开口说道,“有了灾荒就救济,这是皇爷爷的德政。但是,孙儿想...."
“改驿站为邮政,为大明开源者!”
清晨,朝阳刚起,朱元璋已经坐在御案边,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。
却没想到摸到的第一本,居然是吴王朱允熥的条陈。
“为大明开源?”
开源就是开辟增加财政来源,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,“臭小子,口气不小!”
疆域越大,治理起来难度越大,同时疆域越大,贫富差距也越大。大明现在才刚刚建立没多久,还没完全从元末的战乱中走出来。百姓贫,国家贫,大臣们都在绞尽脑汁怎么化解财政的拮据。
而且漠北塞外又连年用兵,虽说都是胜仗,但是军费一项最是令人头疼。
许多大臣都不敢说的开源,你一个臭小子敢说!
朱元璋带着笑意,翻开奏折,缓缓阅读。
“大明有驿一千五百余处,用来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。一驿有驿丞,吏员并帮工,小驿数十人,大驿数百人,还有马匹军械牲畜伙夫。为此,国家每年耗费钱粮百万之巨。”
看到这里,朱元璋缓缓点头,“臭小子有见识!”
“国朝初年,陛下下旨,非军国大事不得用驿。驿站只能为官府所用,但各地情况不同,驿站亦有不同。”
“北方边塞之地,战事频发,驿站不能为百姓所用。可是南方驻地,国泰民安,朝廷耗费钱粮供养驿站,岂不大材小用。”
“臣以为,如今天下商贸频繁,南方诸地除运河外,商队往来频繁。若驿站可开设商业用途,为百姓传递信件,为商旅提供住处,为货物提供仓储,则每年朝廷可收之钱,何止百万!”
“恩!”看到这里,朱元璋凝重起来。
他不是在老夫子教育下长大的皇帝,心中对于士农工商的等级并不十分认同,也没有看轻商人。他知道一个国家光靠百姓种地,是创造不出辉煌的盛世的。
只有世间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盛世,百姓乐业,可以务农,可以务工,当然也可以经商。
可同时,他对商人也有些偏见。
大明的京城在帝国的南方,天下最繁华的地方,商业都被世代经商的富人和达官显贵所控制,百姓最多是走街串巷的货郎。
那些达官显贵家的买卖,世代经商的豪富之家,有的是办法偷税漏税,让朝廷吃亏。
一直以来,朝廷收取商税,很是头疼。
想到此处,朱元璋放下奏折,对门外喊道。
“来人!”
“奴婢在!”黄狗儿出现。
“传中书舍人刘三吾,户部尚书傅友文,吏部尚书詹徽。”
“遵旨!“
赶上一个勤奋勤政的皇帝,大臣的日子不好过。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阅读奏折,这就意味着大臣要起得更早。
太监去传旨,原内阁首辅的办公房中,几位臣子领命,整理衣冠仪表之后,快步而来。
奉天殿里,皇帝的脸藏在高高的奏折后。
众人不知道皇帝叫他们何事,心中多少有些忐忑。
”臣等参见陛下,吾皇..........“
”行了,天天万岁耳朵都听出茧子了!”奏折后的朱元璋笑了笑,意味着心情很好,“都是人,谁能活到万岁?扯淡!”
说着,朱元璋把奏折给了太监,示意给大臣们看,“这有个奏折,你们看看,说说!”
臣子们对视一眼,先是刘三吾,随后传阅傅友文,詹徽。三人看后,脸色有些怪异。
他们都是大明中流砥柱,自然能看出奏折所说的是什么意思。可是其中有利也有弊,甚至还有许多天真妄想之处。
“臣斗胆,敢问陛下,这是何人的奏折?”刘三吾先开口道。
给他们折子的时候,朱元璋刻意撕去了有朱允熥名字那一页,此时笑道,“你们别管谁的,说说!”
刘三吾略微沉吟一下,“臣以为 ,此折所说实为大谬,驿站乃朝廷所立,用于传递军国大事,怎能对百姓开放!一旦开放,官民不分,容易酿出事端!”
这倒不是无的放矢,驿站用于传递公文,接待官员。要是开放给百姓用来传递信件物品等,万一弄错了公文,耽误国家大事,得不偿失。
“户部,你说说!”朱元璋在奏折后继续开口。
“臣倒是以为,这奏折有几处可取之处!”户部尚书傅友文笑道。
“哦?说说,哪里可取?”朱元璋又笑道。
傅友文再次看看奏折,开口道,”其中有一段白话文,臣以为可取。”说着,念了起来,“国家供养驿站车马人员,还要负责房屋修缮,给过往官员提供伙食,若是有人用还好。可很多驿站空在那里,白白耗费国家钱粮!”
“如果开放给民间百姓,可收取一定费用,如此一来驿站不但不用国家花钱贴补,反而会有结余!”
“你是说,开放给民间用,能给朝廷带来收入?”朱元璋又问道。
“开放的话,一定是的!”傅友文说道,“户部每年都要拿出大笔钱财供给各地驿站,如果驿站能自给自足,朝廷就省了一大笔钱。以去年为例,洪武二十四年,光是给长江以南的驿站,就高达纹银一百六十八万两,盐茶等物不算......”
“而且地方官吏层层克扣,真正到驿站手里的反而没多少是不是?”
朱元璋轻飘飘一句话,众人冷汗顿时下来了。
有官的地方就有贪,偏偏这位皇爷最恨的就是贪。即位以来,多少官因为银子两字,抄家灭族,掉了脑袋。
甚至有的官员因为贪污赈灾银子,直接被皇帝点了天灯,扒皮给百姓做了鸣冤鼓。
可就算是这么杀,地方上还是不长眼的继续贪。
今日皇爷忽然说道克扣二字,可是又哪里冒出了贪墨案,皇爷又要杀人?
想到此处,几位大明的大臣冷汗连连。
实在是被这位皇爷杀怕了,他老人家动起刀子来,那可真是人头滚滚。
谁知,朱元璋却没了下文,反而继续问道。
“吏部,你怎么看?”
吏部尚书詹徽赶紧道,“臣以为有利也有弊,陛下圣心独断,臣不敢妄言!”
这老油条一样的话,顿时让朱元璋大感心累。
他这皇帝是真累,臣子们都不明白他的心,事事都怕担责任,事事都要他做主。
无声叹息,朱元璋却没发作。
对黄狗儿说道,“去,传吴王来!”
吴王?
下面几个臣子对视一眼,这事和吴王有什么关系?
“折子是我家老三写的!”朱元璋的话音响起,似乎带着些骄傲地意味,“既然是他写的,咱也让他来说道说道!”
吴王写的?
臣子们顿时有些目瞪口呆。
尽管这折子中许多不切实际之处,但能写出这样条陈的人,一定是积年的官吏,认清官场民生之人。
可是没想到,居然是吴王。
吴王?
吏部尚书詹徽脑子转转,他原来就是太子在世的时候提拔起来的,一向和太子的姻亲们走得很近。
抬头偷偷看看御案,心中一横。
“启禀陛下,臣以为奏折很多可行之处!”
“用血写孝经,放佛堂里几日就是孝?”
“拿咱当成啥人,咱是信这些鸟玩意的无知老头子吗?”
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不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,弄他娘的这些虚头八脑!”
朱允熥亲自把户部的官员们送出奉安殿,殿后的寝宫之中朱元璋的咆哮仍在。
晚辈为长辈书写孝经,是这个时代比较常用的为长辈祈福的办法。而在历史上,很多诚孝之人,为了在佛祖前更能表达自己的诚意,不惜用自己的鲜血混在朱砂里,边听佛经边写。
吕氏和朱允炆二人,应该是想用此举,唤起皇帝对他们孤儿寡母的恻隐之心,但是没想到却适得其反。
他们了解朱元璋只在表面,而不在内心。
朱元璋是个什么都不信,同时也无所畏惧的人。在他心里什么满天神佛都是狗屁,那都是骗人的玩意儿。
吕氏大概也是怕了,怕朱元璋病好之后处置于她。可是她忘记了,或者说她没认识到。
脾气暴躁的皇帝,这一生,从没对家人下过手。
皇帝这一生,唯一能让他迁就忍让,甚至是受委屈的,只有他的家人。
如果想处置吕氏,皇帝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已经处置了。
这些天黑不提白 不提,显然是皇帝想刻意淡忘了。
“吕氏一个无知妇人,写这玩意咱理解?允炆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,怎么也信这玩意?”
寝宫中的宫人们,瑟瑟发抖的站着,生怕皇帝迁怒于他们。等到朱允熥进去,顿时无数期盼的目光,落在他的身上。
“老爷子!”朱允熥扶持着朱元璋坐下,微笑道,“您消消气!”
“咱,养了这些忘恩负义的东西!”朱元璋指着地上的孝经,粗大的手掌有些哆嗦着。
”老爷子,二哥也是一片好心!他那人读书读得有些迂腐了,没想到这些,但他的心意也是一片诚孝,没有作假!”
朱允熥的话有些出人意料,他没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,反而帮着朱允炆说起话来。
因为他知道朱元璋之所以生气,不是因为孝经,而是因为血,因为听佛经。
朱允炆的身体也不是那种特别强健的男人,在佛堂里写经书一连几天本身就是耗费心血的事情。
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,做长辈的没有喜欢晚辈玩自残的,哪怕是打着孝顺的名义。
“对,你二哥他读书读傻了,他想不到。他从小是个孝顺孩子,长辈说什么就是什么。”朱元璋眯着眼睛,冷笑道,“他这孝经是和他母亲一块写的,嘿嘿,咱这个儿媳妇,还真是会教孩子!”
朱允熥没有接话,而是默默的蹲下,把朱元璋的脚放在怀中,轻轻的揉捏着他的腿。
朱元璋的脚很丑,上面满是因为早年生活艰苦留下的痕迹,冻伤的伤疤,硬硬的跟壳一样的茧子。
“大孙呀!”朱元璋忽然开口。
“在呢!”朱允熥回道。
“万一,咱是说万一,将来你当皇帝,对他们娘俩怎么办?”朱元璋看着朱允熥问道,“毕竟,这些年在吕氏的防备之下,你装傻充楞!”
“呵呵!”朱允熥微微一笑,“爷爷,要是说心里不烦,不厌,是假话。这些年孙儿在东宫之中活得小心翼翼,生怕惹恼了母妃。可是......”
说着,换了一条腿继续揉捏,“可是她毕竟是我父亲的妻子,是我兄长和弟弟的母亲,一家人血浓于水哪有什么深仇大恨!该就藩的就藩,该荣养的养,孙儿一个大老爷们,总不能连这点肚量都没有吧!”
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,问了这句话之后,他心中有些忐忑,生怕自己中意的未来储君,说出什么让人不寒而栗的话。
“对,对!”朱元璋笑道,“你奶奶活着时候常说,家和万事兴!”
说到这,朱元璋似乎又想起了什么,对朱允熥小声问道,“咱再问你,假如,假如你当了皇帝。万一,咱是说万一,你那些叔叔们惹怒了你,忤逆你,或者干脆大逆不道了,你咋弄?”
心中微微有些激动,但是朱允熥的手继续按捏着老爷子的双腿,抬头笑道,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。他们如果有罪,朝廷自然会论罪。真是要是大逆不道了,就削去爵位圈禁,他们的爵位选其贤能的子孙继承!”
“好好!”朱元璋又连连点头。
“皇爷爷!”朱允熥的手慢慢停下,对着老爷子一笑,“如果真有那天,孙儿的手上,不会沾咱们朱家人的血!”
“好孙子!”朱元璋的大手,抚摸着朱允熥的头顶。
可是朱允熥的心中却是一声叹息,老爷子哪里都好,就是人老了对儿孙放不下。那些他没在意的儿孙也就罢了,可是那些从小长在他身边的,已经成年的藩王们,却是他心里的牵挂。
以朱元璋之雄才伟略,不可能看不出九边藩王对于中央的威胁,但是他下不去手。在他去世之后,留给后人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。
再往后的几百年岁月中,大明的藩王们已经失去了最初保家卫国的初衷,成为了鱼肉百姓的蛀虫。
爷孙俩在寝宫中小声说话的时候,门外传来些许脚步。
“陛下,贵妃娘娘来了!”黄狗儿禀报道。
朱允熥赶紧站起来,到殿外迎接。
刚刚走出去,就见几位端庄的妇人,带着皇子公主们,浩浩荡荡而来。
当先一位,五十年纪,微微有些发福,面容端庄又带着慈祥的笑容。
记忆中,关于宫中要紧的人物,朱允熥早就复习了一遍。
此时不敢大意,恭敬的跪倒,拜道,“孙儿参见惠妃娘娘!参见贵妃娘娘!”
朱允熥是皇帝的嫡孙,在宫中除了皇帝和吕氏之外,这些朱元璋的妻子们也都是他的长辈。虽说有些身份低的的嫔妃不敢在皇孙面前托大,但是这个贵妃,朱允熥却不得不敬。
尤其是这惠妃娘娘,惠妃姓郭,乃是已故马皇后的的幼妹,马皇后虽然是郭家的养女,当时和这个小妹如同亲姐妹一样。
郭家,就是当初带朱元璋起家的郭子兴家。郭子兴不但把干女儿亲女儿都嫁给了他,郭子兴死后,朱元璋还继承了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遗产,才能迅速发展壮大。
“熥哥儿,起来吧!”郭惠妃是个好性的人,见到晚辈都是笑。
马秀英去世后她执掌六宫,她的出身让众妃子不敢不敬,同时她自己子嗣众多,蜀王,代王,谷王都是她所出。
同时朱允熥又和其他几名贵妃见礼,和那些小屁孩王爷们见礼,本来空旷的奉安殿,因为一下多出这么多人,顿时热闹起来。
孩子们一来,朱元璋尽管还是板着脸,但是眼神中有了笑意。尤其是张美人所生的最小的公主,正是牙牙学语粉嘟嘟的年纪,还有穿着开裆裤的,皇二十六子朱楠。
果真如他自己所说,一见朱元璋瞪眼,咧嘴不敢哭,可是下面却哗啦啦的尿了一地。
这小子还不知廉耻,尿就尿吧,臭毛病不小,非往趴在地上擦地的太监脸上呲。
朱元璋刚想发怒,只见他回头奶声奶气的说了一句,“父皇,儿臣原来一见您.....就尿裤子.....后来熥哥儿说,男人要尿得高,尿得远....不能尿在自己的裤子里!”
朱元璋转怒为笑,“臭小子!”
看到这一幕,朱允熥心里只能说出四个字。
人生赢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