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
经无法在长沙待下去了,只能选择离开。
经过几天的思虑,他选择带着乡勇到衡阳去发展,衡阳虽然不是大城市,但衡阳地处湘水和蒸水汇合处,也是练兵的重地。当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时开辟的一个练兵场,比长沙南门外练兵场还要大。
曾国藩曾经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日记里表明,他是衡阳人。曾国藩的祖籍的确是衡阳的,凭借这一层关系,曾国藩去衡阳练兵,就显得更加亲密了。
实际上,他是在长沙城混不下去了,这才想到要去地方上。衡阳距离长沙不是很远,方便与长沙取得沟通。同时衡阳又都是老乡,方便曾国藩在这里招兵买马。
最关键的一件事,那就是前往衡阳以后,可以躲避绿营兵的骚扰,能放开拳脚,大干一场。在长沙,人家都是地头蛇,曾国藩不仅没办法治理他们,反而要时刻提防着。
到了衡阳就不一样了,那时候太平军士气正旺,到处攻城掠地,当地百姓人心惶惶。这时,有军队来驻守让当地百姓能够安心,所以备受当地民众欢迎。曾国藩到了这里如鱼得水,训练的积极性更高了。从这之后,湘军的雏形逐渐显现。
有人说曾国藩是千古完人,几乎可以称之为圣人,当我们走进曾国藩时,就知道,他其实也是常人,跟普罗大众差不多,他也会自以为是、也会骄傲自满、更会固执己见,之所以能够在晚清成为一代名臣、中兴之臣,是因为他自己的自我修整、遇见问题不可怕,要根据问题改变自己,让自己步步为营,在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,质变才会显现。从他参加科举开始一直到创建湘军,最后成为两江总督封疆大吏,又在关键时刻急流勇退,保全自己及家族,都是他时刻反思、不断改变自己才达到的一个高度。
现实是,曾国藩虽有报国之志,但,咸丰帝让他办团练,只限制在“保卫乡里”,他训练的这点乡勇,别说在太平军打来时起不了作用,就是上山剿匪都心有余而力不足,所以,曾国藩一直在思考,怎样把团练的规模扩大,要知道,清朝对汉人带兵是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