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镇小说 其他类型 《为他们筑一座桥》全局
《为他们筑一座桥》全局 连载
继续阅读
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

本书作者

啊哈可无

    男女主角分别是曹明小轩的其他类型小说《《为他们筑一座桥》全局》,由网络作家“啊哈可无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p>记者记录下这一幕,转头对曹明说:“您做的事情很伟大,但这样的模式能否持续?”曹明抿了抿嘴唇,站直身子,看着窗外飘动的雨丝,说:“我不知道能坚持多久,但这些孩子教会了我,只要给他们机会,他们能走得比我们想象得更远。”几天后,这篇报道被刊登,反响热烈。更多家长打来电话咨询,有些企业甚至主动联系,希望提供实习岗位。一天傍晚,一位陌生人走进洗车中心,自称是一家公益基金会的负责人。他提议与曹明合作,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更多城市。“很诱人,”曹明说,“但我担心规模太大,会影响到孩子们现有的节奏。”他把目光投向正在打扫场地的小轩和几个孩子,语气平和却坚定,“我创办这家洗车中心,不是为了做生意,而是为了给他们一个稳定的未来。”那人点了点头,说:“明...

章节试读

p>记者记录下这一幕,转头对曹明说:“您做的事情很伟大,但这样的模式能否持续?”曹明抿了抿嘴唇,站直身子,看着窗外飘动的雨丝,说:“我不知道能坚持多久,但这些孩子教会了我,只要给他们机会,他们能走得比我们想象得更远。”

几天后,这篇报道被刊登,反响热烈。更多家长打来电话咨询,有些企业甚至主动联系,希望提供实习岗位。一天傍晚,一位陌生人走进洗车中心,自称是一家公益基金会的负责人。他提议与曹明合作,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更多城市。

“很诱人,”曹明说,“但我担心规模太大,会影响到孩子们现有的节奏。”他把目光投向正在打扫场地的小轩和几个孩子,语气平和却坚定,“我创办这家洗车中心,不是为了做生意,而是为了给他们一个稳定的未来。”

那人点了点头,说:“明白了,我们可以从小范围开始,不改变你们的核心模式。”

夜深了,曹明坐在办公室里整理一天的账目。一封信静静躺在桌角,他拆开信封,里面只有短短几句话:“谢谢你为他们筑了一座桥,这座桥连起了他们和我们,也连起了我们的心和未来。”曹明读着,胸口泛起一阵暖意。他站起身,走到窗前,看着灯光下忙碌的身影们,深吸一口气。

“我们就是榜样,”他喃喃自语,“不止为了他们,也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希望。”

:桥梁的真正意义

冬日的清晨,薄雾还未散去。曹明站在洗车中心门口,双手插在羽绒服口袋里,脚下的地面已经被昨晚的寒霜覆盖。他低头看了看手表,时间还早,可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。今天是开放日,社区里会有不少人前来参观,这是一次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机会,也是一场需要应对未知质疑的挑战。

洗车中心的员工们陆续到达,孩子们一边热烈地打招呼,一边穿上工作服。小轩走到曹明身边,拉了拉他的衣角,“爸爸,今天很多人来,我们能行吧?”曹明蹲下来,轻轻握住他的肩膀,“当然能行,我们一直在
下后,他却没有动,而是慢吞吞地跳下车,躲到了母亲的身后。

“曹先生,您好!”母亲的声音听起来又急又小,“这是小冬,我之前和您提过的。”

曹明上前一步,微笑着伸出手。“欢迎,小冬。”他的语气轻柔,但男孩只是怔了一下,便把头低得更低。

“他有点怕生,”母亲的脸涨得通红,“这孩子平时也不爱说话。实在不行,我们就不打扰了。”

曹明挥挥手:“别急,他不需要今天就融入。咱们慢慢来。”

说着,他俯下身,微微侧过头与小冬平视。“今天,你可以先四处看看,等你觉得舒服了,我们再开始,好吗?”

小冬没有回应,但在曹明耐心的注视下,他终于抬起头,眼神迅速扫过曹明的脸,又迅速避开。他的母亲显然松了一口气。

小冬被安排在工具间,任务是整理毛巾和递工具。他蜷在角落里,动作缓慢,像是在完成一场巨大的冒险。每次拿起毛巾,他都会停顿片刻,犹豫着到底该怎么叠。几块毛巾落在地上,他手忙脚乱地捡起来,却越捡越乱,急得眼睛泛红。

不远处,李叔正在给新来的员工讲解清洗流程。听到这边的动静,他皱起眉头,摇了摇头,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员工说:“这种孩子,真能干活吗?”

话虽轻,但曹明正好经过,听了个清清楚楚。他没有发火,只是走到小冬身边,蹲下来,捡起地上的毛巾。“来,我教你怎么叠。”

曹明的动作很慢,像是在演示一门重要的课程。他叠好后,把毛巾递给小冬:“你试试,不用急。”小冬犹豫了一下,小心翼翼地接过毛巾,模仿着曹明的动作。虽然歪歪扭扭,但总算完成了。

“很好!”曹明站起身,笑着拍了拍他的肩,“接下来,就交给你了。”

李叔瞟了一眼,撇撇嘴,没再多说。

第三天,小冬被安排到洗车区,协助李叔清洗车辆。刚开始,他只是递工具,渐渐地,他试着拿起水枪,却在第一次按下喷头时,被水流的声
,小轩正在车窗边擦拭玻璃,他的动作小心翼翼,虽然有些慢,但已经不像最初那样手足无措。

“爸爸,看干净吗?”小轩擦完车窗,转头看向曹明,眼里带着一丝期待。曹明走过去,伸手轻轻摸了一下玻璃,点点头:“很好,很干净。”小轩咧嘴笑了笑,又回头继续擦车,动作里多了一些自信。

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像小轩一样进步顺利。一旁的新加入的孩子小瑞情绪突然失控,他摔掉了手里的毛巾,捂着耳朵蹲在地上低声哭泣。孩子的母亲急忙跑过去想要安抚,但小瑞挣脱了她的手,摇头大喊:“不行!我做不了!”

这一刻,周围的空气似乎凝固了。其他孩子停下了手里的工作,目光闪烁着不安。曹明放下手中的工具,快步走到小瑞身边,蹲下身,轻声说:“小瑞,没关系,咱们先休息一下,好不好?”他递过去一瓶水,但小瑞不肯接,依然用力捂着耳朵。

孩子的母亲叹了口气,对曹明摇摇头:“对不起,可能他真的不适合。我就不该带他来……”话没说完,眼泪已经掉了下来。

“别急,再给他一点时间。”曹明看着小瑞,语气依旧平静,“这是他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,谁都会害怕的。但如果今天放弃了,他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。”

母亲犹豫了一下,擦了擦眼泪,没有再说话。

曹明从旁边捡起小瑞掉落的毛巾,轻轻地放在他的手边,没有再多说什么。过了几分钟,小瑞终于稍稍抬起头,目光犹豫地落在那条毛巾上。他缓缓伸出手,拿起了毛巾,又低下头默默擦起了车身。

曹明站起身,松了口气,看着孩子们逐渐回到工作状态。他知道,这不仅是小瑞的突破,也是团队的突破。这里不只是洗车的地方,更是这些孩子慢慢学会面对自己的地方。

几周后,洗车中心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。曹明决定举办一场公开体验日,邀请社区居民参观孩子们的工作,希望能消除更多偏见。当天一大早,曹明站在洗车中心的门口,检查布置好的欢迎牌和
另一个家庭,却正陷入焦灼。

周末的一个下午,曹明正指导孩子们清洗一辆SUV时,一个男人推门而入。是刘海的父亲刘志国。他黑着脸,大步跨到曹明面前,“我儿子干不了这活!你们倒是说得好听,结果呢?每天都搞得一身脏,什么也学不会。我看不如让他在家呆着!”

曹明放下手里的喷枪,站直身子,盯着刘志国。他并没有急着反驳,而是侧过身,示意他看向不远处的小轩和其他孩子。他们正专注地清洗车窗,动作虽有些生疏,但却一丝不苟。

“刘先生,我能理解您的担心。”曹明的语气平和,但目光坚定,“但我希望您能再给海子一些时间。他刚来这里不久,还在适应阶段。您看那边的小轩,他刚来的时候比海子还要难带。但只要坚持,孩子们是能做到的。”

刘志国没有说话,但也没有走。他站在那里,眼神复杂地看着儿子。那天,他没有把刘海带回家,而是决定再观望一阵。

一个月后,刘志国再次来到洗车中心。这一次,他的眼里不再有愤怒,而是闪着微弱的光。

“曹老板,”他嗓子有些沙哑,但语气里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,“我儿子昨晚告诉我,他洗车比其他孩子干净。他以前从不和我说这些,我以为他根本不在乎自己在干什么。”

曹明笑了。他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带着刘志国走到后院,让他亲眼看着刘海正在擦拭一辆车的后视镜。他的动作虽然缓慢,但却认真而仔细。

“刘先生,这是海子的进步。其实不是孩子做不到,而是我们很多时候没给他们机会。”曹明拍了拍刘志国的肩膀,“家长的信任是最重要的,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回应您。”

夜里,曹明坐在办公桌前,把当天的日记翻开。每页都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,有小轩的第一次叠衣服,也有刘海的认真擦车。他的笔停在纸上,久久没有落下。

妻子端着茶走过来,轻声说:“我听说,刘志国在家长群里发消息,感谢你让他看到了孩子的希望。”、家长的泪水,以及曹明的坚持。

评论风向开始变化。许多人被报道中的细节打动,开始站出来为洗车中心发声。一位顾客写道:“这里的孩子洗过我的车,他们认真又细心,让我觉得这份钱花得很值。”

随着舆论的逆转,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也纷纷改变态度。曹明在洗车中心的门口贴出一张手写告示:“洗车中心是孩子们的家,也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。我们不完美,但我们会一直努力。”

告示下,是孩子们一个个的名字和手印,稚嫩却坚定。

:跨越国界的桥梁

曹明站在洗车中心的落地窗前,望着院子里忙碌的身影。孩子们穿着蓝色工装,动作有些笨拙,却格外专注。小轩正指导一位新来的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水枪,语调轻柔,眼神坚定。曹明嘴角微微上扬,心中涌起一阵满足感。

最近,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:一位海外的公益组织代表对洗车中心的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,他们希望能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国家,为更多心智障碍者提供机会。这消息在团队中激起了兴奋和希望,但曹明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。

曹明心里明白,这样的机会意味着什么。它可能让洗车中心从一个小小的公益事业变成更广泛的社会现象。然而,伴随着希望而来的,是沉甸甸的责任。他不想让洗车中心变得商业化,成为一个“复制模板”的企业模式。对他来说,这不仅是一个创业项目,而是孩子们的家园,一座连接他们和社会的桥梁。

会议室里,团队围坐一圈,争论声此起彼伏。

“如果我们不扩展,这种模式可能就止步于此。”运营经理推了推眼镜,语气带着急切,“更大的平台意味着更多的支持资源,也能帮助更多的孩子。”

“可如果变成了一个流水线模式,还能保持初心吗?”另一名团队成员反问,“那些孩子会不会被当成完成任务的工具?”

曹明听着众人的争论,沉默不语。他低头翻看笔记本,上一页还写着当天的计划